close

        2008年,有一段時間,因為搭火車通勤上班,每天清晨五點必須起床,所以妻跟著起,幫我打包早餐。就在5月10日,一個星期六的清晨,我家卻發生了一件令人驚喜的事。


        這天雖是週末,理應好好補眠,睡個大頭覺,無耐生理時鐘已調整成五點起床。五點不到,我和妻都已醒來,上過洗手間想要繼續美夢,此時只聽見家後鳥叫聲十分吵雜。我聽得出有喜鵲的嗄嗄叫聲,但是另有一種奇怪的唧喞聲,是不曾聽過的。一般體形愈大的鳥,叫聲頻率愈低,這叫聲從音頻推測,鳥的身長應在十五公分左右,數量應有好幾隻。


我好奇從床上躍起,衝到浴室,打開紗窗往外看。我家住在公寓四樓,此時天已漸亮,家後的幾株高大木麻黃間,除了一、二隻喜鵲與幾隻白頭翁在穿梭啼叫之外,並未發現其他體形較大的鳥兒。我仍不死心,跑到客廳拿來雙筒望遠鏡,再往木麻黃林間蒐尋。不一會兒,一陣吹得樹枝搖晃,在枝椏上站著一隻體形碩大的黑冠麻鷺,其實我和妻觀察屋後黑冠麻鷺已好些日子,我們稱這對夫婦為「好鄰居」。他們身長約四十餘公分,常在夜裏或凌晨時分,發出「勿-勿-」的叫聲。


可是今天我有了驚人的發現,因為用望遠鏡看到的黑冠麻鷺身影的下方,若隱若現地出現兩隻小麻鷺的頭,向上張著嘴,嗷嗷待哺的剪影。天啊,我發現了黑冠麻鷺寶寶,我發現了黑冠麻鷺的鳥槽。


因為天色不夠亮,就回到床上與妻繼續談心。打從我們開始賞鳥,妻就說她是鳥神,只要對她做了好事的人,就可以看到精彩的鳥況,這叫作好心有好報。所以今天早上妻又說:「一早先讓你看到精彩的,今天你一定要對我更好喔。」


聊著聊著,一看時鐘,竟然已過了七點,天已大亮。我再度起身,拿起望遠鏡到浴室繼續觀察麻鷺的動態。哇,現在看得更清楚了,原來小麻鷺頭上的毛是白色的,而且大麻鷺已不在槽中,於是我叫妻趕快來一起看。我發現如果沒有風的話,鳥槽被前方的木麻黃枝葉遮住,從我們家是看不到的,今天是因為風大,風吹樹枝搖開,才看得見鳥槽。難怪我們常看見麻鷺,卻從未看過牠們的家。


我從家中不同房間觀察麻鷺的槽,發現從廚房後陽台看得最清楚,而且要爬到陽台延伸出去的窗台上,從窗台最高處取得些許俯角,是全家最好的拍攝位置,而且要等起風才看得見。我仔細數數,一、二、三、四,天啊,竟然有四隻雛鳥,頭上都頂著白絨絨的胎毛,擠在一個小小的槽中。現在我終於確定,凌晨聽到的吵雜鳥叫聲,一定就是這四隻小麻鷺嗷嗷待哺的叫聲。


 



 


確定了最佳拍攝位置,因為妻運鏡比我穩,為了把握時機,所以請妻先用數位攝影機拍了一段四隻雛鳥在槽中的珍貴畫面。輪到我拍攝時,剛巧一隻不知是爸爸還是媽媽的大麻鷺飛回槽中,竟然開始餵食寶寶。哇,這恐怕是千載難逢,可遇而不可求的畫面,立刻按下快門開始攝影。只見大麻鷺輪流餵食著四隻小麻鷺,餵食的方法是將儲存在頸部食囊中的食物,反芻至嘴中,再餵食給小麻鷺;有時後小麻鷺會等不及,直接將尖嘴伸到大麻鷺嘴中搶食。


        野鳥達人陳加盛先生所編寫的「台灣鳥類圖誌」中記載:黑冠麻鷺在台灣為局部普遍留鳥,每年在台北植物園均有築槽紀錄。上大學的女兒和兒子,這禮拜剛好回家慶祝母親節,我得意地向他們説:「就在我們家後面,不到十米的距離,就發現了黑冠麻鷺的築槽紀錄,我們真是太幸運了。」妻也得意的說:「看你今天要對我多好,才能報答老天預先賞給你的這麼大的獎品。」剛好,今天早餐由我負責做蔬菜煎餅給全家吃,看來我非得好好表現一番不可了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頑皮阿德 的頭像
    頑皮阿德

    銘德一村的野孩子

    頑皮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