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鄉下的家庭開始出現電視,大約是在一九六○年代,也就是我唸小學的時代。而銘德一村是一個只有四十戶人家的海邊小眷村,當第一台電視的出現時,在村裡造成了轟動,每天任何時間,只要這家的電視機打開,門外、窗外就會擠滿一堆大人、小孩,像疊羅漢似的搶著看電視。看著別人家有電視,自己當然會羨慕,但是因為我們家孩子多,經濟較緊,所以成為全村最後一個買電視的家庭。
沒電視又想看電視,只好四處打游擊,東家看看、西家看看,日積月累,也真看了不少節目。例如,我常常跑到楊叔叔家看美國影集「七海遊俠」和「虎膽妙算」;還有,半夜三更在謝伯伯家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,為李金木的連連全壘打和巨人隊的世界冠軍欣喜若狂;觀賞登陸月球的實況轉播,看到阿姆斯壯在月球上踩出的第一個腳印,也是半夜在謝伯伯家看的。至於「史豔文布袋戲-雲州大儒俠」與歌唱節目「群星會」則經常是在隔壁黃伯伯家看的。到現在,許多布袋戲裡的台語歌曲和群星會裡的國語老歌,我都還會唱;而且長大後我的台語還算不錯,很可能大部分都是看布袋戲學來的。
有一年冬天,每天晚上,媽媽帶著我們四個小孩去前一排的陳叔叔家看國產連續劇「情侶」和警匪片「八號分機」。有時候天氣很冷,和善又熱心的陳阿姨會在地上鋪毯子,再讓大家躲到被窩裡,一邊取暖一邊看電視。「情侶」的主題曲至今我仍清楚記得:「在寂寞的旅途中,偶然地與他相逢。他的笑饜,使我神往;他的眼睛,使我迷惘。……」;「八號分機」則是演刑警如何與壞人鬥智,偵破大案的故事,而且聽說劇情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,經常會有緊張刺激的劇情,以及恐怖、驚悚的畫面。有時候十點鐘看完「八號分機」,門外又冷又黑,這一群母雞、小雞已嚇得不敢回家。可是,終究要回家睡覺,媽媽只好鼓起勇氣,帶著我們幾個小蘿蔔頭,一口氣衝回家去。其實,陳叔叔家的後門和我們家前門,只是隔著狹窄巷子的斜對門,恐怕只有連十步路都不到的距離。
還有一次,在隔壁黃伯伯家看台語的功夫片「西螺七崁」,記得包括大人、小孩,約有七、八個人在看電視。看得正緊張時,忽然村長夫人操著濃厚的廣東腔,在門外大聲宣布:「在外海發生了強烈地震,可能會引發海嘯,大家要小心啊!」聽完之後,我的小腦袋開始想:「喔!海嘯?海嘯就是巨大的海浪,從海邊打過來,可能會把我們整個村子都淹掉。但是為什麼大人們都沒有動靜、沒有反應呢?」我又想:「喔!對了!海嘯要怎麼『小心』呢?」想到這裡,發現大家都還在繼續專心看著電視,只好-繼續看「西螺七崁」。